写在前头:灌肠属于治疗性操作,非专业人员禁止模仿!
灌肠属于治疗性操作,非专业人员禁止模仿!灌肠属于治疗性操作,非专业人员禁止模仿!
重要的事情说三遍,否则出问题本人概不负责!
来论坛这么久,应该是我第一次正经的发帖,所以如有不足之处请多担待!本帖主要从灌肠法的定义,种类,适应人群,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,以及个人经验几个方面来讲,带点专业性,可能比较无聊,但如果有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学习一下。 概述 1.灌肠法(enema)的定义: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经过直肠灌入结肠,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、排便、排气或者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者营养,达到缓解症状、协助诊断和治疗的目的。 2.灌肠法的种类:根据目的可分为保留灌肠,与不保留灌肠,根据灌入液体量又可以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,与小量不保留灌肠。若以清洁肠道为目的,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,则称为清洁灌肠。特殊:肛管排气,用于肠道内聚集过量气体而不能排出的患者。 3.灌肠的目的:根据不同的种类分类讨论。 4.灌肠的执行人员:一般为护士(现接到一份医嘱,请主班老师与我共同核对。1床张三,住院号123456,执行大量不保留灌肠一次,立即执行。) 5.适应人群:术前准备:结直肠手术、妇科手术(如子宫切除术)。 治疗需求:便秘、肠梗阻(非机械性)、中毒(如清洁灌肠排毒)。 诊断需求:钡剂造影、肠镜前准备。 6.禁忌人群:绝对:肠穿孔,腹膜炎,肠道出血,妊娠(尤其是晚期) 相对:痔疮出血,心血管疾病,直肠肛门术后。 7.灌肠的体位:一般为左侧卧位(姿势要点:左腿伸直,右腿屈曲,臀部靠近床沿。) 阿米巴原虫肠炎为右侧卧位(生理依据:液体可经横结肠流向升结肠,但需更高压力和液量。) 膝胸卧位用于结肠镜检查。 灌肠法的操作流程(以大量不保留灌肠与肛管排气为例) 大量不保留灌肠 
目的: 1.解除便秘,肠胀气。 2.清洁肠道,为肠道手术,检查或者分娩做准备。 3.稀释并且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。 4.降低体温,为高热患者降温。(有风险,临床上一般不用,反正我没见过) 评估: 1.核对医嘱,了解操作目的(现接到一份医嘱...)。 2.患者的年龄,病情,临床诊断,意识状态,排便情况。 3患者具备的健康知识和对此操作的心理反应 4.患者的配合能力 计划: 1.患者准备:了解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,方法与注意事项,并且配合排出小便。(请问您之前有没有做过灌肠呢?灌肠的目的是......) 2.操作人员准备:着装整洁,指甲已修剪,洗手,戴口罩。 3.用物准备:常用灌肠溶液:0.1%-0.2%肥皂水(肝性脑病患者禁用!!!)0.9%氯化钠溶液。成人用量500-1000ml,小儿200-500ml;溶液温度一般为39-41℃,降温时28-32℃,中暑时4℃(看看就行了,有风险) 灌肠用具准备:治疗盘内备一次性灌肠包(里面一般有一个软肥皂),内盛灌肠液的量杯,肛管,血管钳,润滑剂(一般是石蜡油),棉签,弯盘,卫生纸,一次性手套,一次性垫巾,水温计。 环境准备:酌情关闭门窗,屏风或者床帘遮挡(保护患者隐私,最基本的尊重!)保持合适的室温,光线充足。 实施: 1.核对解释:三查七对,确定患者,姓名,溶液种类,再次解释。 2.体位准备:左侧卧位详见概述部分的动作。 3.垫巾:垫巾与臀下,弯盘放在臀部旁边。 4.灌肠液的准备:灌肠桶关闭开关,倒入灌肠液,置于输液架上,液面距离肛门40-60cm。 5.润滑肛管排气:戴手套,润滑肛管前端,排尽空气,夹闭管道。 6.插管:一只手垫卫生纸,分开臀部,暴露肛门,嘱患者深呼吸,一手将肛管插入直肠,成人7-10cm小儿4-7cm。固定肛管。 7.灌液:打开管夹,使液体缓慢流入,同时注意桶内液体下降情况。(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,速脉,大汗,剧烈腹痛,心慌等情况,立即停止操作,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!!!) 8.拔管:液体快流尽时拔出(动作轻柔,防止空气进入!!!) 9.保留灌肠液:协助取舒适体位,保留灌肠液5-10min后排便 10.排便 11.操作后整理 保留灌肠的操作与大量不保留灌肠相似,不做细讲。 
钢管排气 
目的:见概述部分,不做赘述。 准备等阶段与大量不保留灌肠部分大致相同。 用物准备:肛管,玻璃接头,橡胶管(长度适宜,不影响翻身),玻璃瓶(内盛水3/4,瓶口系带),润滑油,弯盘,一次性手套,卫生纸,胶布(1*15cm),安全别针。 环境准备:与大量不保留灌肠部分相同。 实施 1.核对解释 2.体位准备 3.链接排气装置:玻璃瓶系与床边, 4.插管:嘱患者深呼吸,肛管轻轻插入15-18cm 5.观察:排气是否通畅 6.拔管:单次保留钢管不准超过20min,防止照成肛门松弛 7.整理
|